文 /派酱
关于战鹰,互联网上有着许多对她的评价。最具代表性其实是那句调侃:围棋运动员中最懂直播的,主播当中最懂围棋的。而就在最近,战鹰身上也贴上了有关电竞的标签。
4月5日,中国女子职业围棋运动员、围棋职业二段选手战鹰开启了自己的无畏契约初体验,观看了当天AG对阵JDG的比赛。在那之前,战鹰还拜访了AG电子竞技俱乐部无畏契约分部,与Lsn、K1ra、 Player等选手度过了一段电竞时光。
图源:VCT CN。
也就是在这个时间节点,ECO电竞派联系到了战鹰。这次体验,让战鹰对于电竞和围棋两项运动都有了新的认识,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观察窗口,去思考围棋这项千年智力运动与新兴电子竞技之间的异同,以及这种跨界交流的深层价值。
有关围棋,圈外人总能得出类似的刻板印象。
难度极高,需要天赋和长时间的积累学习。棋士文雅、冷静且绝对专注,棋局中的他们运筹帷幄,有关他们的一切都不能被外界打扰。总而言之,围棋选手以谋定胜,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往往不会表露多余的感情,直至终盘。
但从某种程度来说,战鹰的存在本身,就是对这种刻板印象的颠覆。
图源:AG俱乐部。
战鹰之所以能收获观众的喜爱,更多是因为她本身就是一个爱表达,善于表达的人。在一次直播中,战鹰因阅读网友对其围棋生涯的犀利评价而落泪,这一真实反应被剪辑传播后成为热梗。粉丝既调侃她的「惨淡」经历,又因她坦然面对自身局限的真诚态度产生共情——在围棋选手这个高冷标签之下,是一个真诚的灵魂。
性格之外,战鹰也是一个很有网感的人。在日常直播工作中,她能熟练使用二创视频、跨界、联动等方式,将各种元素和围棋结合起来。这些不拘一格的直播内容,也让更多的观众通过战鹰打破了有关围棋的刻板印象。
而就是这样一个几乎以一己之力让围棋运动在中国变得平易近人的她,对于电竞其实也抱有自己的刻板印象。因此这次AG之行,也是战鹰打破刻板印象的过程。
就比如,在踏入AG之前她眼中的电竞俱乐部基地是一个严肃、压力天大的地方。
「我原以为会是那种昏暗的房间里,每个人都戴着耳机面无表情地训练。但和我想象里面那种很严肃压力很大的地方还是不太一样,他们彼此都像哥们兄弟一样,感觉他们在一起是高兴的,也是为了同一个梦想去努力,我很喜欢这种氛围。」
当然,战鹰有关职业电竞的预期并非完全错误。从一名围棋选手的角度出发去建立对于电竞的预期,她发现了两者的第一个共同点:时间的付出。
图源:AG俱乐部。
中国围棋协会公布的《职业棋手训练大纲》建议每日训练6-8小时。而《围棋天地》在2021年对20名中国职业围棋运动员进行过一次调研,他们平均每日的训练时间是7.2小时。战鹰表示,大赛前每日训练时长通常在十小时左右。
即便如此,AG无畏契约分部选手的训练量还是超出了战鹰的预期。「这次来体验了选手的生活,他们的训练强度超出了我的想象。」战鹰这样说道,「感觉电子竞技是一个很卷的事业,所有人都在默默努力,从起床到睡觉中间的时间基本都是训练。」
可以说,无论是职业围棋还是职业电竞,每天清醒的时间几乎都给了训练。这也让战鹰初步建立了对电子竞技的认同感——毕竟,时间永远不会辜负。在这种认同感之后,战鹰以无畏契约这个项目为切口,开始参透更多电竞与围棋的异同。
图源:AG俱乐部。
同为智力运动,无畏契约与围棋有着很多相似之处。
影响无畏契约胜负结果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地图掌控。如何将团队有限的经济资源转化为火力,交到个人能力最突出的选手手中,并尽可能覆盖地图上最关键的隘口,将最大程度影响一局游戏的结果。
转换到围棋领域,选手和火力就是棋子,对地图的掌控就是对棋盘的掌控。而游戏中那些关键隘口的争夺,就很像围棋中对于「势」的争夺。棋子紧密连接的一方能建立更稳固的「势」,攻守游刃有余,也就拥有更多胜算。
而要说两者最大的不同,可能是对选手考验维度的不同。
通常来说,一小局无畏契约的时长在100秒左右,整局比赛的时长在45分钟左右,是快节奏、高烈度的现代电竞项目。
图源:VCT CN。
而围棋是一项很慢的运动,1933年吴清源与本因坊秀哉名人之间的对局就持续了109天。即便在有时间限制规则的情况下,一局围棋比赛通常也会持续数个小时。
节奏上的差异也就注定了围棋和无畏契约选手需要具备的核心素质不同:水平差别不大的情况下,前者考验的更多是耐力与决策的连贯性,而后者则更加要求选手具备处理瞬时压力的能力。
通过这次零距离接触,战鹰用最短的时间了解了职业电竞的视角。事实上,不止战鹰,许多电竞圈外的人都在选择靠拢无畏契约电竞。
比如上海大师赛期间,中国篮球运动员郭艾伦就来到现场观赛,直言EDG夺冠那天会是我最激动的时刻;歌手刘逸云与美依礼芽也曾来到东京大师赛现场,为VCT CN的队伍加油;在自己的上海演唱会上,歌手Gai也曾为EDG选手康康公开加油。
还有拳击运动员邹市明、歌手张颜齐、歌手王以太…越来越多各界人士选择跟VCT CN站在了一起。他们自发来到现场享受比赛,并不吝在各自的圈子里分享在无畏竞技场收获到的快乐。
最近,甚至山东卫视也在短视频平台上跟VCT CN完成了隔空互动。视频中山东卫视自称「东子」,要和无畏契约的观众们「匹配成功」,并调侃「来山东旅游可不许下包」。这条有趣的推送,还在B站也有浙江共青团的视频——显然,大家都很明白怎样的语言和电竞内容,能够吸引年轻人关注。
图源:VCT CN。
而说到受众群体,VCT CN与我们分享了一组数据。
根据官方调研,无畏契约赛事核心受众中77%来自于18-25岁人群;在核心VCT CN的关注者中,有约30%是女性。再加上上述来自各界关注者的参与,可以看出VCT CN的受众群体组成元素极其多元。
首先是虎扑。
作为一个传统体育氛围很浓的社区,虎扑平台向来是VCT CN爱好者们重要的聚集地。在这里有关VCT CN的讨论主要以竞技本身内容为主,电竞内容也在这里延续社区的体育氛围。
在虎扑上战鹰很受欢迎,不仅是近年来新晋的虎扑女神,还从Jrs群体中收获了「战老」的半尊称。加上战鹰本人自带的围棋选手体育属性,因此她此次电竞选手体验之旅也在虎扑这样一个体育社区收获了极高的讨论度。
另一个主要平台是小红书。
在今年VCT CN第一赛段开始当日,小红书官宣成为VCT CN及官方赛事的官方互动讨论社区及播出平台。十二支2025年VCT CN联赛队伍、解说主持集体入驻了小红书。在许多印象中,小红书并不是一个以电竞标签著称的社区,因此这次结合就更加需要一个独特的切入角度。
可以看出,小红书的用户很喜欢进行一些有年轻潮流属性的打卡活动,这样的用户习惯与VCT CN打造的诸多线下活动有着相当高的关联性。其中一些在小红书上喜闻乐见的内容,比如找「观赛瓦搭子」的活动,就对VCT CN社区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短短不到一个月时间,事实已经证明了小红书用户对VCT CN内容的认可。根据官方分享的数据,小红书话题 #无畏契约电竞#的阅读量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翻了近10倍,讨论量翻了18倍。
而在 平台上,VCT CN相关赛事内容也在展现新的活力。
今年年初,曼谷大师赛正式落幕。其中,仅仅 单平台,实时在线峰值人数就超过100w。#无畏契约曼谷大师赛#话题也在 上获得了5.1亿次播放。
图源: 。
无论是在体育社区、生活潮流社区还是更加大众化的短视频平台,无论是直男、女性还是整个年轻群体,VCT CN的各类受众们都能找到适合他们风格的赛事内容。而在我们看来,VCT CN所展现出的这种受众多元化,其实比赛事本身拥有的大观众基数更具备未来发展助力。
开放包容的态度,是VCT CN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标签。兼容并包,意味着将奇思妙想变成现实的可能性,同时也意味着让更多人站在你这一边的潜力。
战鹰的此次电竞选手体验之旅,其实是最好的例子。
启程之前,FPS游戏零基础的她身披传统体育标签,对电子竞技一知半解。而旅行过程中,她用自己的镜头展现了电竞战队在赛场之外的模样。
虽然在不同的舞台,但围棋与电竞在最本质的竞技精神层面高度统一。顶尖选手们都展现着相似的品质:对胜利的渴望、对技艺的追求、对挑战的勇气。
但正如上文所说,在这里无论是围棋还是战鹰都只是一个引子。在VCT CN,你可以把两者替换成任何运动,任何行业,任何人,这个等式仍然会成立。一项本身素质过硬的顶级电竞赛事,展现出了张开双臂欢迎一切的姿态。这也是为什么不同背景的人能在VCT CN看到不同的东西,但最终都选择留下的原因。
这次跨界不仅是一次有趣的尝试,更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在数字化时代,包括传统体育在内,各个行业与电子竞技的边界正在模糊,而真正持久的,永远是那份最纯粹的热情。
——就像战鹰和她所代表的围棋。历经千年的智力运动,与方兴未艾的无畏契约电竞,就以这样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走到了一起。